千年科举_1500字
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任何事物的具有联系性。
联系到科举制产生的时代——隋,隋文帝杨坚终于从他的外孙儿那里夺取了政权。这也就是说,杨坚从千千万万个士族门阀中脱颖而出,一举取代宇文氏成为天下最大士族掌门人。
借助家族门阀的力量,杨坚成功登上了帝位,这也同时让他被世家力量感到恐惧震惊。一个家族势力强大到最后就可以威胁到中央皇权,甚至改朝换代,对于他来说,这对中央集权极其不利。然而天下读书人十之八九都出于世家门阀,寒门士子在朝廷几乎屈指可数,如若以武力清洗天下门阀,若成功朝廷这个巨大机器就会一举瘫痪,若失败,隋朝就只能灭亡,天下门阀会推出一个新的世家来代表他们利益。
成败与否,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于己于人皆不利,于是科举制应孕而生。在科举制产生之前,朝廷只是世家大族变相统治天下一种工具。当朝廷的意志充分体现世家大族利益,这才是有效的。汉朝察举制只是世家大族对其做官途径的一种堂而皇之的掩饰机制。利用这个机制下,他们找到了他们做官“合法正当”的途径。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它已经无法代表世家大族的意志。于是它们就将目标锁定新一代曹氏接班人曹丕。此时曹丕也急着称帝,双方一拍即合。但世家大族却吊足了曹丕的胃口,陈群上奏《九品中正制》,表示只要曹丕同意,他们就让曹氏做天下门阀的代表,让曹丕称帝。曹丕为了称帝,二话不说同意了,在这场皇权与门阀战争中,世族门阀完胜,它们掌握了做官途径。因此当魏迟迟无法统一,中原世家大族的利益无法伸到荆益扬三州,它们对曹魏政权失望了,司马氏又被推上历史舞台。
由此观之,由世族所主导的政权太强大,因此必须有一股力量平衡。终于历史在千辛万苦抉择之后选择了选择了寒门士子。杨坚正是看到下层寒门士子交际等待掌握政权信号,于是他开始实行科举制,让寒门士子到中央做官,这是一支新兴的由国家扶持的势力。士族势力终于完全形成,这股势力讲主宰中国大千年之久。因为两种势力在朝中交错平衡,终于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直至世家大消失它完全失去了左右政权的实力。因此科举制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两方受益,一方受难。
然而任何一种事物不是十全十美的,经历各代皇帝的“完善”,科举制成为中央集权的一种工具。也许最让人气愤的是明清八股取士使中国在近代与世界脱轨,中国的科技人才是少而又少,同时这一直接后果又导致中国人民变得愚昧,就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为他会写四种“茴”沾沾自喜。可笑科技只在明末那个混乱时代才获得昙花一现发展。
但我却认为,八股取士同时也在那段时间起到积极作用。要知道八股取士同时也涌现大批进士状元,你能说他们不优秀吗?毕竟同样是读书人,但他们是佼佼者,说明他们能力强,他们既然能对八股有更好成绩说明他们勤奋,他们的勤奋使不会碌碌无为。现代中国人更多看到失败者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然而大家也应看到成功者,他们“一日看遍长安花”是何等潇洒快乐,人们更多看到他的缺点而群起攻之。担任在同情失败者同时也不要忘记还有那些一夜从寒鸦变成凤凰的人。他们苦读十年摆脱贫寒。
1905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延历千年的科举制终于寿终正寝了,当时有识之士都认为这从根本上阻碍近代中国发展。他们没有想到科举制也曾出了苏轼、王安石、张孝祥、张謇这些人。英国学者到中国考察,就认为中国科举制是最好的选举人才方式,稍微改变一下在英国流行在世界通用。
科举制被中国人创造,然而也被一群不懂改变它的人击得粉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高考制度,保留其形式改变其内容,使其为中国培养无数精英。
高考也许是千年科举一种延续……
高三:洪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