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中考B卷命题作文题目解析指导
2018年重庆市中考B卷命题作文题目解析指导
《论语》中,子路问孔子:“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答:“我。”子路反问道:“我不是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呀!”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作一篇文章。
解析:
幸好命题人将“于”字改成了“与”,否则这就是一个假命题作文,一个真正的材料作文。写作之前必须弄明白孔子最后一句话的深意。“勇敢”是一种多受褒扬的品质,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孔子却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你怎么看?
自古至今莽夫众多,项羽、程咬金、李逵即是典型,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话强调的是打仗要有勇气,但并不是说仅需勇气。
孔子并没有否定“勇敢”,只是对它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可以这样说这“敢于不敢”是“勇敢”的升级版。这更审慎的态度,不是冒进,更不是冒险与莽撞。
如果知晓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则能明白孔子之语之深意了。
“是以圣人犹难之”。
继续往下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这又可能是孔子未必赞成的了。
孔子既不愿意像老子一样顾虑重重,也不愿像子路一样仅凭一腔勇气。他需要的是有谋的勇敢、科学的勇敢。不要忘了他们讨论的带兵打仗,仅是一腔热血是不行的:撒完又怎么办?
孔子之智既在此:要行动,但更要有把握的行动。
什么是我们该敢的?什么是我们该不敢的?需要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