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答案
墙上,钟内指针不停旋转-云上文化之旅,仍未停下;文化问道之旅,亦未停下。
公元2055年,正式推出虚拟现实三代,通过微电流刺激等方法,让人体首次能够成功在虚拟世界中拥有全套的感知系统。
我睁开眼睛:10点43分。不过今天放假,我要试试云上文化之旅,虚拟现实三代的最大亮点之一。匆匆洗漱了一下,我赶紧穿戴好新型设备。连接开始······成功。“你好,我是这次的陪同AI,柳絮。”这是自带机器学习的AI,它的行为模式会随着之前的使用者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先去中国-甲馆吧。”根据我的用户画像随机挑选出的由300件可能符合我喜好的藏品组成了甲馆。灯光调成了很合我胃口的暖黄色,第一件藏品是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应该算是19世纪的象牙工艺巅峰了。这套球足有24层,但球体直径才12厘米都不到。
我又走向第二件藏品,曜变天目茶碗,散发着幽深神秘气息的蓝色茶碗,上面还有一层曜变天目的反光膜。“这种工艺,现代的人反而研究不清楚了,柴烧成色,难比登天。”柳絮突然向我解说了一句。我点点头,拿起了现实中远在京都大德寺的茶盏仔细端详。“你觉得这种东西还有保存的意义吗?”“什么?你说这些文物?”我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柳絮的全息影像。“是啊,毕竟你们已经能够全方位地复制这些文物。人类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存这些文物、遗迹吗?拿来做别的事情不好吗?”
柳絮的话听起来没有攻击性,只是疑惑。但我竟一时语塞,我受到的教育、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本能地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坚决的否定回答,然而她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又确实都在理,我没想到什么可以反驳的。“我懂了!实际上你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吧!”“什么意思?”柳絮小心地问道。“这就是你们这些程序所理解不了的东西了。比如有一本你从小写到大的日记,倾注了所有真实情感,但是如果我把每一页都扫描录入,却扔掉了日记的本体,你怎么想呢?”“其实我可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关键是你们现在不仅仅是80%的碎片化还原,而是完完整整地让它在另一个世界重现了啊。”柳絮似乎对我的答案有些失望。我摇摇头:“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最关键的还是要它真正存在,以一种真实的物质形式存在于真实的世界。这里和现实是不同的,永远无法干涉到现实。”说着,我将手中的茶盏往地上狠狠一摔,没有任何声响,只是平常地掉在了地上。“你看,我在这里摔它,没有任何变化,它的本体还是好端端的。”对于我的解答,柳絮似乎并没有全盘接受:“你是说,关键在于,现实中的物质具有唯一性?那这样看来,毁掉这麻烦的唯一,让我们人手拥有一个互不干涉的个体,岂不是更省心?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
我惊叹于现在的机器学习能力之强大,AI竟然能和我进行如此深人的探讨。我又陷入了思考。的确,现实当中的唯一性并不是很好的反驳点,也有可能,能够进行客观学习和思考的AI提出的想法才是最适合接下来的发展的。难道真是我的想法错了吗?抱着有些负隅顽抗的心理,我仍然不停地思考着:“兴许是信息量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保真·····”“对!说不定就是这样!”柳絮接过我的话,兴奋地说道:“我们都以为现在的技术好像能完美复制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你看你刚刚摔了的茶碗,如果真的一模一样,那为什么不把它摔碎的样子呈现给我们看?既然已经能够复制,那为什么还没有弄清它的制作工艺?”我似乎是被她的话点明了我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言:“是了,就是这样的。保护这些文物、遗迹正是体现了我们的自知之明。我们自知,我们始终没有明白这些比我们更早诞生于世、历经时间、有着时代意义的物件的全部,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保护它们,为了能够更完整地了解。”说完,我们都陷入了沉思。不同的是,AI或许在飞速浏览网上的文本资料学习,分析我的语句,准备接下来的发言。而我却在想,似乎不仅仅是这样,总应该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隐含其中。突然,我幽幽地对着眼前的全息投影说了句:“你相不相信,建筑也是有生命的。”
柳絮愣愣地看着我:“我不觉得。那些文物就和我一样,都没有生命,我只是程序和机器学习的产物,文物只是放在那的一团制作品。”我听着不由得微笑:“我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物质性存在,不同于虚拟世
28界的一堆0和1,也许你改换一段代码,虚拟就不能再被承认,但是实物就不一样,因为它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是真实的存在,是无数事件的见证者。”
看着柳絮频频点头,我接着说道:“归根结底,我们保存它们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相信,因为那些文物和遗迹才是古人和他们的意志、社会存在过的证明。”我走向第三个藏品-云梦秦简。“你看正是因为这些竹简,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个书吏对于他的工作,也就是法律的热爱和敬畏,我们也得以一窥“秦朝”这两个冷冰冰的字的社会百态。正因为文物和遗迹是经历者、见证者,也因此,它们实质上是一种绝对唯一的价值载体。如果不是真的站在有过血与泪、有过千古佳话、有过勾心斗角的宫廷之内,我不会有所感触,相信它们发生过;如果不是真的站在古人生活过、耕作休息过的那片故土,我也不会相信这片土地的诉说。只有当你真正站在那片斑驳的城墙下;你才会看见俨然有一队整齐的禁卫军向你肃然走来,远处两位老臣相互拱手作揖。这种基于其深厚底蕴而萌发出的触动是任何技术也无法再现的。”
我竟把自己说得心下有些苍凉之感,回头望了一眼那些“生命”,尤为出名的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甚至还有都江堰口滔滔水流的体验区,不禁横生怅惘。看着眼前问我“为什么还要保护文物”的AI,只觉胸口渐闷,而后终于叹了口气。过了好一会,柳絮才解读完,她怔怔地看着我:“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想告诉我,文物和遗迹是你们的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即是文化和历史的证据。”“正是如此。无数个这样的物质,才决定了于其中孕育出的人的气质、文化的气质。换句话说,文物和遗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存在的方式。或许我们现在的生活难以感受到,但是从最本初来说,确实是如此的。我们保护着那些文物、文化遗迹,也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系统维护,正在为您强制退出······脱连成功。
我有些疲惫地脱去身上的设备,揉了揉太阳穴。在虚拟的世界,我和柳絮追问着文物存在的意义,事实上,我也动摇过。在数字世界已经能完美复制文物的情况下,人类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仍然保护本体?我似乎已经在对话中给出了我的答案。但是重新思考,我不认为在数字化浪潮之下,这个问题会很快拥有一个真正的答案。我们总是习惯提问题,找答案,如此循环往复,不舍昼夜,却忘记了原本就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的。我想,在这样一个类似“文物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它们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一定会不断地被再次叩问。诚然没有终极答案,但显然是一个终极问题,值得人类以极其漫长的一段历史,作为寻找其答案的旅程。我将目光送至窗外正午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静静流淌了上千年的大江。墙上,钟内指针不停旋转-云上文化之旅,仍未现停下;文化问道之旅,亦未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