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
-
典故: 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
-
【拼音】ànbīngbùdò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
-
厉兵秣马的故事,成语厉兵秣马的典故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
-
隔岸观火的典故,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出处】(唐·干康)《投谒齐己》。 【释义】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历史典故】 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
-
塞翁失马的典故,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 【出处】《淮南子·人问训》。 【释义】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他们一家人以养马为生,
-
四面楚歌的典故,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楚歌:楚国人的歌曲。四面八方都传来楚国人的歌曲。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历史
-
一鼓作气的典故,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释义】鼓:敲战鼓;作:振作;一:第一次。指战斗刚开始时士气最旺盛,现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十足时,一
-
狡兔三窟的典故,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释义】三:虚指,多的意思;窟:藏身的洞穴。狡猾的兔子有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多
-
明哲保身的典故,明哲保身的成语故事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 【释义】明哲:聪明有智慧。原指聪明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安避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以保全自身。现多指因
-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 【释义】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意见);如流:像流水一样。像流水一样迅速而自然地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比喻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听
-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释义】曲:弯;突:烟囱;徙:迁移,移动;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历史典故】
-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释义】指那些不管是非曲直,保持一团和气,只求与人相安无事的人。又借指善良的人。 【历史典故】 司马徽是汉朝末期的名士,他很善于发现和鉴别人才,因
-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山木》和(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看见前面有利
-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 【释义】晏子,即晏婴,齐国自丞相。晏子把越石父赎了出来。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齐相晏婴出使晋国,路过中牟地方,看见一个人头戴破帽子,反穿皮袄,
-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历史典故】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
-
【出处】《尚书·大禹谟》。 【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历史典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胯:两腿之间。从两腿之间爬过去,是对人的一种污辱。 【历史典故】 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军,后来被封为淮阴侯,但在他小时候,父母早逝,家中
-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 【释义】大器:大才。大才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方能成就。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袁绍的身边有一位门客,
-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历史典故】 汉明帝时,东汉名将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意欲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
-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比喻人嘴甜心毒、阴险狡诈。 【历史典故】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他能书善画,但品德低下,忌才害能。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完:完整;璧:宝玉。将宝玉完整地归还给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主人。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赵惠王得到了一块稀世珍
-
【出处】(元代)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释义】恭:恭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地倾听别人讲话。形容态度诚恳地聆听别人讲话,也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历史典故】 尧帝,因封于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负:背着;荆: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做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认错道歉,自请责罚。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历史典故】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
-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 【释义】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历史典故】 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释义】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 【历史典故】
-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释义】平易:原指道路平坦,比喻态度和蔼可亲。指态度谦和蔼,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历史典故】 周公,名姬旦,是
-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 【释义】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故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
-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珠宝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