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据:“洛神”起舞_750字
每一个传统佳节,都少不了醇厚的文化味儿。今年端午节期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的一个舞蹈圈粉无数。这个名为《祈》的水下舞蹈,以美轮美奂的舞姿、精美绝伦的光影,让“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仿佛穿越千年、跃然眼前。在网上,这个不到2分钟的视频,已收获超过30亿次的相关话题阅读量。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文化类节目屡屡刷屏;说走就走的旅行中,“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与文化的相遇愈发频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日益融入日常的同时,也在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惊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专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惊艳的演出背后,实则饱含着各种不易:编导用精巧的构思重现曹植名篇《洛神赋》,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200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转译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观赏完舞蹈后,有网友留言:“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度。因为喜欢博物馆,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在镜头里穿透时间;因为热爱传统建筑,选择在自家小院里,用榫卯技术复原经典;因为醉心非遗传承,选择拜师学艺,在非凡技艺中感受历史魅力……今天,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之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