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据:你曾有过整容的想法吗_1000字
从高考结束到大学报道,中间有将近3个月的假期时光,你会选择如何度过呢?学车、追剧、旅游、做兼职?这可能是很多人的选择。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学生选择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迈入大学校门。有数据显示,每年的6—8月,整形人数就会比普通月份高出80%,且大多数来自学生群体。
2018年,90后占医美消费者的64%,是整形消费者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00后消费者占了18.81%。但在两年前,这个数据还只是2%。由此可见,医美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00后在微整形上势头迅猛。
然而,虽然不少学生确实通过微整形改善了自己容貌上的小缺陷,但因整形失败产生的纠纷也不在少数。今年1月,安徽阜阳一名年仅23岁的网络女主播因整容失败跳楼自杀;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贵州贵阳一名19岁少女在隆鼻手术时,意外死亡。
在这个“颜值当道”的社会,姣好的容貌确实是一种幸运加成,但若是不惜一切代价去盲目整容,一味地追求高颜值,是十分不理智的行为。
媒体评论@中国青年报:不知从何时起,公众对美的定义,被牢牢限定在可量化的模板里。评价一张脸是否好看,往往靠某种固定的范式定,细化到脸的形状、眼睛的大小、鼻梁的高度、身材的比例……由此诞生了一个颇有讽刺感的概念,“网红脸”。千篇一律的“网红脸”是资本的选择,是商业的玩法。但其结果不容忽视——过于局限的“美女标配”,正悄无声息地左右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观念。
@中国青年报:对于容貌的审美,并非是千篇一律的,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健康、自然乃至多元的审美导向,或许是更加重要的事。毕竟,高颜值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林黛玉的瓜子脸很美,薛宝钗的银盘脸也同样吸引人;甚至,颜值也从来就不仅仅是看脸,“你的脸上有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只是来自于一个模子里整出来的五官。
@中国新闻网: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虽面临就业面试等问题,但面试官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是其言谈举止的综合评价,而且就业后发展主要依靠的也是业务能力而不是颜值;对高中毕业生来说,提升颜值不是增强自信心的唯一途径,作为将来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更应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适用主题
社会责任、和谐、自我认同,自信,风采等,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3年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2015年全国卷二《谁更具风采》,2015年天津卷《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