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议论文:换一种眼光,另一种感悟_900字
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去看,可能会看出许多新意来。
——题记
在街亭一战中,胜负对蜀魏双方都至关重要,可谓是“历史性的转折点”。蜀相诸葛亮再三权衡,最后还是派参军马谡领兵去守街亭,谁知马谡却违背“卧龙先生”的战略战术,轻敌,拒绝王平忠谏,一意孤行,占山为寨,失去要路,致使蜀军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最终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
自从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之后,一时舆论纷纷:“马谡言过其实,刚愎自用,徒有虚名,是一个庸才……”真是众口铄金啊!马谡简直是体无完肤了……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他仍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街亭之战前夕,敌军来势凶猛,十五万大军直奔街亭而来,声势浩大,势如破竹,而街亭既无险可凭,也无城堡可据,要固守谈何容易!然若街亭失陷,则蜀军必危。当孔明惊呼:“谁敢领兵去守街亭?”帐下勇士却无人敢应,唯独马谡挺身而出,慷慨一声:“某愿往!”
马谡在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乞斩全家立下军令状”,这该具有何等的谋略,何等的气概,又是多么的伟大。真可谓是公而忘私,为国而忘家。街亭失去后,马谡临危不惧,奋勇当先,生为蜀汉将,死为蜀汉鬼。这是他没有屈膝投降,求得一官半职,也不是远寻他处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重整残军,突出重围,保全了一部分有生力量,返回大营。
莫非他不怕孔明军法处置?非也,因为他是一个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不会因个人生死荣辱而抛弃一片报国之心……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败后的马谡,也不是死不悔改之徒,他知罪服法,跪于孔明帐前:“某知死罪,实已难逃。”丝毫不强调客观原因替自己辩护,更没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而徇私,而是堂堂正正的受刑,没有任何怨言,而且托孤孔明,让儿子传承父志,报效国家,多么宽广的胸怀啊!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忠贞的爱国之志啊!更何况“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我们绝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马谡为我们留下了白玉般纯洁的节操,翠竹般高尚的气节……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往往会有另一种感悟……